致敬筑夢人

十載傾力,潤澤人文——北京大學人文基金助力人文學科,弘揚傳統(tǒng)文化

2020/06/12    信息來源:   作者:王婷    編輯:王道琳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2010年12月,首屆北京大學人文基金頒獎,光華教育基金會總干事、潤泰集團總裁、北京大學名譽校董尹衍樑博士引用《論語》中的話與大家共勉,他表示自己從未忘記人文學科對中國、對人類的重要性。十年過去,人文基金已延展至第二期并且圓滿結束,為北大人文學科的發(fā)展,為弘揚和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提升中國文化在世界的影響力做出了寶貴貢獻。

2008年,尹衍樑博士被授予北京大學名譽博士

2020年6月4日,人文基金第二期總結會召開

2020年6月4日,人文基金第二期總結會召開。北京大學副校長、教育基金會副理事長王博向光華教育基金會執(zhí)行長陳振川致謝,并請他向尹衍樑博士轉達邱水平書記和郝平校長的敬意和謝意。王博副校長指出,人文學科是北大的“根底”,積淀深厚、成就突出,是構筑北大“靈魂”的重要組成部分。當今的科技時代,光華教育基金會和北大越來越意識到傳播人文精神和集聚人才的重要性,人文基金項目的設立極具眼光、效果和影響力。王博副校長表示,世界的變化呈現(xiàn)出更加復雜的局面,但兩岸之間的情感不變。他希望尹博士、光華教育基金會和北大既關注當下又關注長遠,將彼此的合作和友誼持續(xù)下去。

陳振川執(zhí)行長感謝北大人文學科所做出的努力和學校對該項目的支持。他表示,近年來北大人文學科有很大的成長和發(fā)展,在中國和世界的舞臺上“發(fā)光發(fā)亮”。光華教育基金會重視與北大多年來的親密關系,期望在尹博士的帶領下,未來與北大進行長久交流,同時希望兩岸開展更多學術交流與互動。

名師“加盟”,引領人文學科邁上新臺階

人文基金的支持,吸引和聘請了一大批名師“加盟”北大人文學科。自2010年9月開始,北京大學啟動人文講席教授的推薦聘任,先后有11位在人文領域獲突出貢獻的專家獲聘。其中,第二期聘請了7位教授全職到校工作。作為行業(yè)翹楚,他們在各自的領域獲得了豐厚的研究成果,引領北大人文學科邁上新臺階。

杜維明教授

作為當代新儒家的代表,杜維明教授受聘期間致力于為北大培養(yǎng)優(yōu)秀人才。他組織文化中國人才計劃,每年從北大本科生中挑選30名優(yōu)秀學生,以參加額外的課程、實踐、訪學等方式實踐博雅教育。他還開設心學與儒家傳統(tǒng)公開課,并發(fā)起經(jīng)典會讀。

Roger Thomas Ames教授是世界公認的比較哲學界的杰出領軍人物,他的學術成就讓夏威夷大學成為公認的世界比較哲學重鎮(zhèn)。受聘后,他有力地提升了北大中國哲學學科的國際化水平,促進相關學科發(fā)展和人才培養(yǎng)。

李零教授著作等身,成就卓越,是當今學術界少見的能夠熟練地將考古資料、古文字資料和傳世文獻結合起來,在中國古代歷史、思想和文化諸領域,展開全方位深入研究的優(yōu)秀學者之一。2016年,他當選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外籍院士,這是國際學術界對其卓越學術成就的贊賞和表彰。

李伯重教授是海內外知名的中國經(jīng)濟史和明清史專家,在全國第一位獲得中國古代史方向博士學位,并且在國內學界擁有廣泛影響。2017年受聘后,他利用自身的學術影響力,有效地提升了北大中國史學科的學術實力。

古文字學研究專家李宗焜教授在甲骨文研究方面處于國內外先進水平,取得過一系列標志性研究成果。受聘后,他加強了北大在古文字學領域的研究深度,對保持該學科的全國領先地位起到重要作用。

構建體系,打造人文學科多層次人才階梯

人文基金的實施,促進和推動了北大人文學科多層次人才體系的構建。除人文講席教授外,基金十年來積極獎勵杰出青年學者。第二期項目共獎勵優(yōu)秀青年學者250人次,他們均獲博士學位,潛心鉆研、業(yè)績突出,特別是40歲以下教師占到了約1/4。這些青年學者不斷開拓創(chuàng)新,逐漸成長為各自學科領域的發(fā)展生力軍,為北大人文學科的發(fā)展注入了鮮活動力。有的獲資助學者表示,基金的支持讓他們能夠更加從容和自由地做學問,鼓勵他們以強烈的文明自覺和自信,投身于中國的人文復興事業(yè)。

由于實行嚴格的申請和評審制度,對科研工作的數(shù)量和成果提出高標準的要求,人文基金項目一定程度上調動了人文學科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形成健康的競爭機制。在人文基金的推動下,北京大學還設置了人文特聘教授項目。自2010年至今,共有150人次受聘。人文講席教授、特聘教授、青年學者項目的實施,顯著穩(wěn)定了北大人文學科的重要學術人才隊伍,提升了學科自信與成就感,激勵老師們潛心學術,開展高水平的教學科研,提供高質量的社會服務。人文學科教師所獲得的國家各級重大、重要和一般項目及成果明顯增加,為傳承中華文明、促進東西方文明交流給予寶貴助力。

搭建平臺,促進中華文明與世界對話

人文基金項目為促進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的溝通,特別是海峽兩岸人文領域的教育合作和學術交流搭建了重要平臺,有力地促進了北大人文學科的人才培養(yǎng)和學科發(fā)展。

基金設立以來,陸續(xù)資助中文系、歷史學系、哲學系、考古文博學院等四個院系的多項海內外高層次學術交流。其中,第二期項目共資助高級訪問學者111人次,包括出訪29人,來訪82人;資助6個學術團隊短期交流項目和3名博士后。交流范圍涵蓋中國臺灣、中國香港、美國、英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qū)的知名高校或研究機構。涉及兩岸交流的來訪出訪共27人次,占比約25%。高水平的學術交流與互動加強了北大人文學科與世界學術界的緊密聯(lián)系,為人文學科的發(fā)展提供了更為廣闊和領先的國際化平臺。

中歐建筑考古國際研討會主論壇

人文基金為國際學術交流開辟了新渠道,特別是為需要進行資料收集和學術考察的研究提供助力。例如,自2015年以來,通過國際合作與交流,考古文博學院針對建筑遺產(chǎn)保護實踐中的價值認知和保護利用水平,無損于文物遺產(chǎn)的價值的保護、管理和利用,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古王國時期古埃及的物質文化、文字、政治體系、宗教,元代以來海上陶瓷之路的興起等內容展開了深入的合作研究,國際影響深遠,有助于促進學科交融,引領學術研究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深入推進學科發(fā)展。


背景介紹

尹衍樑博士是臺灣著名實業(yè)家,由他發(fā)起設立的光華教育基金會三十多年來始終如一地關注北大的教育事業(yè),在人才培養(yǎng)、師資建設、硬件提升和學科發(fā)展等方方面面給予學校長期、持續(xù)的支持。自1989年起,光華教育基金會捐資設立北京大學光華獎學金;1995年,光華教育基金會捐資支持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創(chuàng)立,尹博士出任第一屆董事會董事長;2007,他領導的大潤發(fā)有限公司捐資支持北京大學體育館(即2008年奧運會乒乓球館)的建設;2010年,尹博士代表光華教育基金會與北大簽署協(xié)議,設立北京大學人文基金,用于支持人文講席教授、獎勵杰出青年學者和資助高級訪問學者;2011年,再次捐資設立北京大學“干部發(fā)展基金”和“現(xiàn)代大學管理創(chuàng)新獎”;2012年,在光華教育基金會的支持下,“大學堂”頂尖學者講學計劃啟動;2015年,北京大學人文基金繼續(xù)開展第二期項目。


上一條:共同戰(zhàn)“疫” 下一條:二十年,香港工商界的中華志、北大心

關閉

版權所有2021?北京大學教育基金會|京ICP備15026609號-1

地址:北京大學鏡春園75號|郵編:100871|電話:86-10-62759066

延吉市| 阳泉市| 荣成市| 桦南县| 万盛区| 平南县| 鄂温| 闻喜县| 灵山县| 马鞍山市| 正镶白旗| 钟山县| 齐齐哈尔市| 漾濞| 宁蒗| 宜良县| 晋中市| 隆德县| 华容县| 武宁县| 葫芦岛市| 共和县| 瓦房店市| 吴江市| 鹤山市| 榆林市| 墨玉县| 卓资县| 丰城市| 灵川县| 曲阳县| 石台县| 江安县| 南华县| 中西区| 罗城| 天津市| 连城县| 穆棱市| 鄂伦春自治旗| 烟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