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9日是李大釗同志誕辰135周年紀念日,為深切緬懷先烈豐功偉績,表達對偉大先驅(qū)的崇高敬意,當天上午,紀念李大釗同志誕辰135周年座談會在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301室舉行。北京大學原黨委書記、中國李大釗研究會會長朱善璐,中共北京市委黨校、北京大釗學社、中國共產(chǎn)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紀念館、李大釗烈士陵園等多家單位代表,北京大學相關單位負責人及師生代表、李大釗同志家屬代表30余人參加會議。座談會由中國李大釗研究會秘書長、北京大學李大釗研究中心主任胡俊主持。

座談會現(xiàn)場
仰海峰指出,李大釗先生開啟了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和教學的先河,也開啟了培養(yǎng)馬克思主義者的先河,我們要繼承大釗精神,讓馬克思主義成為馬院師生永恒的精神坐標。中國李大釗研究會副會長侯且岸回顧了規(guī)范化李大釗研究的歷程,強調(diào)學術史研究是深化李大釗研究的重要路徑,進而找到研究的切入點。中共樂亭縣委書記李軼指出,李大釗同志是樂亭永遠的驕傲與精神動力,他介紹了樂亭在學習、傳承、挖掘、弘揚大釗精神方面開展的工作。北京大學圖書館黨委書記鄭清文指出,李大釗在擔任北大圖書館主任時積極引進介紹馬克思主義,并為推動中國圖書館事業(yè)發(fā)展作出了標桿性貢獻,他介紹了北大圖書館革命文獻的整理利用和大釗閱覽室的建設等工作。北京大學校史館館長、檔案館館長余浚表示,作為李大釗研究的重要基地和李大釗革命事跡的重要展示平臺,校史館將積極利用展陳資源擴大李大釗的影響力。北京大學經(jīng)濟學院副院長張輝表示,李大釗講授的馬克思主義經(jīng)濟學在北大經(jīng)院一直得到發(fā)揚傳承,今后將進一步深化李大釗研究。李大釗烈士陵園副主任習凱介紹了在傳播大釗故事、發(fā)揚大釗精神方面開展的各項工作,表示將繼續(xù)擴大李大釗同志的影響力。

發(fā)言環(huán)節(jié)
學者代表、中共北京市委黨校教授、校刊編輯部主任、《新視野》主編韋磊,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中共黨史研究中心主任程美東,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歐陽哲生,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李大釗研究中心研究員徐愛國先后發(fā)言,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表示將以實際行動踐行“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為推動李大釗研究和黨史研究作出新的成績。

學者代表發(fā)言
青年學者代表、中國共產(chǎn)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紀念館(北大紅樓)副研究館員孫穎、天津市委黨校講師安雅琴、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生王琳玲分別介紹了對李大釗同志的學習研究情況,表示將自覺繼承、弘揚大釗精神,為李大釗研究貢獻自己的力量。

青年學者代表發(fā)言
朱善璐在總結(jié)發(fā)言中指出,李大釗研究是我們黨共同的事業(yè),新時代的李大釗研究要堅持與時俱進、守正創(chuàng)新。我們要學習傳承李大釗精神,“用大釗精神研究大釗”,進一步深化李大釗研究,讓大釗先生的歷史眼光、思想價值、革命精神和人格力量在新時代不斷結(jié)出碩果。

朱善璐作總結(jié)發(fā)言
此次座談會由中國李大釗研究會,北京大學黨委宣傳部、圖書館、校史館、檔案館、馬克思主義學院、歷史學系、政府管理學院、李大釗研究中心,中共北京市委黨校,北京大釗學社,中國共產(chǎn)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紀念館(北大紅樓),李大釗烈士陵園聯(lián)合主辦。
座談會開始前,李大釗同志親屬、中國李大釗研究會、北京大學李大釗研究中心、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大釗班青年學生代表前往北京萬安公墓李大釗烈士陵園祭掃。李樂群夫婦、李亞中夫婦、賈成林夫婦、李建生等李大釗同志親屬,朱善璐,侯且岸,胡俊和中國李大釗研究會副秘書長楊琥,以及中國李大釗研究會秘書處同志、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學生代表參加。眾人在李大釗塑像前敬獻花籃,整理綬帶,鞠躬默哀。
10月28、29日,值李大釗同志誕辰135周年之際,音樂劇《大釗先生》于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講堂再次上演。該劇于2016年首次啟動,由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出品和創(chuàng)制,曾作為北大120周年校慶獻禮劇目上演,把李大釗同志的事跡以音樂劇形式呈現(xiàn)。中國李大釗研究會是該劇的支持單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