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北京大學燕京學堂十年探索國際化人才培育路

2024/06/03    信息來源: 北大新聞網(wǎng)   作者:    編輯:王道琳

“夢里夢見燕園景,學堂門里書聲起,十載光陰,學堂里總有你……”在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講堂,來自中國、尼日利亞、美國的學生們,在臺上用中文熱情地演唱改編版的歌曲《甜蜜蜜》,現(xiàn)場掌聲、笑聲、歡呼聲不斷。師生們歡聚一堂,動情分享著在靜園求知、交友的美好回憶,回顧著辦學和教學的經(jīng)歷,為一所國際化的學院舉行十周年慶典。

1.jpg

北京大學燕京學堂師生們在慶典上歌唱(來源:北大燕京學堂)

2024年5月,北京大學燕京學堂成立十周年。自2014年成立以來,燕京學堂堅持以“跨文化交流:聚焦中國、關懷世界”為基本定位,依托北大人文社科領域深厚的歷史積淀、雄厚的師資力量,致力于以國際化的教學方式推動交叉學科研究,培養(yǎng)溝通中國與世界的人才。其開設的獨具特色的中國學碩士研究生項目吸引了一批批國內(nèi)外知名高校優(yōu)秀學子前來求學。畢業(yè)后,學子們又奔赴世界各地,在各領域內(nèi)發(fā)光發(fā)熱,為傳遞中國聲音、推動中外人文交流貢獻青年力量。

十年知行探索,十年風雨兼程,十年雛燕長成。燕京學堂名譽院長袁明教授說,燕京學堂開啟了一段旅程,將來自中國和世界各地的年輕人聚集到北大校園,使他們建立友誼,并成為中國和世界溝通的橋梁。據(jù)她介紹,十年來,學堂已培養(yǎng)出972名學生,來自全球82個國家和地區(qū)。

2.jpg

北京大學燕京學堂院長董強教授致辭(來源:北大燕京學堂)

立足北大、讀懂中國、連接世界。慶典儀式上,北京大學副校長、教務長王博對燕京學堂十年來取得的成就表示祝賀。“隨著中國不斷走向世界舞臺,我們必須思考如何培養(yǎng)符合新時代需求的國際化人才,讓中外青年更好地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和當代發(fā)展。”他說,燕京學堂的建立和發(fā)展正是對“新時代中外青年人文交流”這一命題所做出的回應。“我相信,通過在燕京學堂的學習和生活經(jīng)歷,這群年輕人將繼續(xù)傳播友誼、傳遞和平,持續(xù)在中外人文交流中發(fā)揮紐帶作用。”

燕京學堂院長董強教授表示,當前,國際化已成為當代高等教育發(fā)展的重要途徑。燕京學堂每年招收約120名學生,招生累計覆蓋全球374所高等院校。世界各地的青年學子在這里了解中國,從跨學科的視角去開展“實地調研”和學術探索,并獲得寶貴的“中國經(jīng)驗”。

3.jpg

燕京學堂畢業(yè)生在長城上拍攝畢業(yè)合影(來源:北大燕京學堂)

“事實證明,燕京學堂的國際化道路,是當代高等教育的一條重要途徑。”董強說,“如何深入扎根北大的人文土壤,對世界面臨的各種挑戰(zhàn)保持最大清醒,在挑戰(zhàn)中讓自己更加扎實和堅強,這是我們下一個十年將要面臨的問題。”

慶典當天,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上海紐約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等多所知名高校的專家學者就“開放的中國學:從理論到實踐”為題展開研討。此外,燕京學堂還發(fā)布了建院十周年出版物——學生課程論文集《新堂燕語》。據(jù)悉,該書共選錄了近年來燕京學堂學生的17篇課程論文和研究報告,充分體現(xiàn)了學堂以中國問題為導向開展跨學科研究的培養(yǎng)特色,以及學子們通專結合的研究成果。

上一條:陳寶權教授入選ACM“計算機圖形學名人堂” 下一條:北大牽頭建成面向國內(nèi)外開放的中國大氣復合污染綜合數(shù)據(jù)共享平臺

關閉

版權所有2021?北京大學教育基金會|京ICP備15026609號-1

地址:北京大學鏡春園75號|郵編:100871|電話:86-10-62759066

永安市| 固原市| 德庆县| 宣汉县| 鲜城| 榕江县| 德格县| 鄂州市| 柳州市| 西贡区| 察隅县| 石柱| 陕西省| 龙岩市| 德安县| 安福县| 锦州市| 兴化市| 房山区| 普兰县| 陆丰市| 东阿县| 新龙县| 高安市| 林芝县| 吴江市| 石屏县| 和平县| 尤溪县| 平远县| 凤翔县| 新竹市| 曲阳县| 云安县| 夏邑县| 得荣县| 怀化市| 甘德县| 兴海县| 石泉县| 乌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