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全球總決賽舉行,北大代表隊獲金牌

2022/12/06    信息來源: 北大新聞網(wǎng)   作者:    編輯:王道琳

2022年11月10日

第45屆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

全球總決賽( ICPC World Finals)

在孟加拉國達卡市舉辦

該競賽被譽為“計算機軟件領域的奧林匹克”

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的

孔朝哲、周雨揚、潘駿躍

三名本科生組成的北大代表隊

在計算機學院羅國杰和

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張勤健兩位老師的指導下

獲得本次競賽金牌

名列全球第二名

頒獎典禮

齊心協(xié)力,逆風翻盤

人聲嘈雜的考試場地,三人共用一臺電腦,五個小時解決十道題目……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全球總決賽( ICPC World Finals )中,由北京大學周雨揚、孔朝哲(曾獲李彥宏獎學金)、潘駿躍三名同學組成的隊伍鏖戰(zhàn)正酣,向全球金牌沖刺。

決賽的前兩個小時,賽程并非一帆風順。他們花了48分鐘才通過了第一道題目,而對手麻省理工學院隊在第50分鐘時就已經(jīng)通過了四道題目。大比分落后的情況下,成員們并沒有氣餒,他們互相鼓勵,調整好心態(tài)。在落后第一名三道題的情況下,仍然發(fā)揮了最好的水平,并以第二名的好成績摘得金牌。

總決賽獎牌榜

“我對隊伍的實力還是很有信心的,雖然前期浪費了大約二三十分鐘,但當時我想,在剩下的四個小時里,在正常發(fā)揮的情況下,提速進入金牌區(qū)應該沒有問題。”

回想起逆風翻盤的經(jīng)歷, 潘駿躍依然自信滿滿。他們的這份淡定從容不僅需要久經(jīng)戰(zhàn)場的沉穩(wěn)心態(tài),更有賴于團隊成員的默契配合。 比賽時間一分一秒流逝,面對“題目都會寫,但是來不及”的問題,三位隊員迅速調整狀態(tài),將計算機的電腦機時盡可能占滿,始終保證有一位選手在寫代碼,其他兩位選手思考解題的思路。

比賽現(xiàn)場

決賽征程實屬一波三折。在后半程的比賽中,三名同學又遭遇了一個“小插曲”:由潘駿躍選手寫的一道題始終沒有通過。經(jīng)過反復查驗代碼后,他依然一無所獲。“當時大家的心態(tài)有點‘小崩潰’,以為又經(jīng)歷了一次‘逆風’。” 隨后,他查看了比賽發(fā)布的一條公告,才得知這道題的數(shù)據(jù)有所更改。按照更改后的條件迅速修正了代碼,這道題目也就立刻通過。確認不是代碼出了問題,而是公告的數(shù)據(jù)更改后,三名同學都長舒了一口氣,更加自信地投入到下面的題目。

“我覺得至少我們拿到金牌的問題還是不大的,因此當時的心態(tài)也沒有繃得特別緊。”談及化解壓力的方式時,團隊成員周雨揚表示,他們常常通過隊友之間的交流,互相提醒對方放松心態(tài),不過度在意之前的失誤,從當下開始盡量發(fā)揮出團隊最好的水平。

國際賽事,不曾缺席

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 ICPC( International Collegiate Programming Contest )是面向大學生的全球性編程競賽,由美國計算機學會ACM( 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 )于1970年發(fā)起組織,是一項旨在展示大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團隊精神和在壓力下編寫程序、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年度國際競賽。經(jīng)過四十余年的發(fā)展,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已經(jīng)成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大學生計算機競賽,被譽為“計算機軟件領域的奧林匹克” 。

ICPC 的形式為團隊合作,每支隊伍由三名隊員組成,代表學校參賽。比賽期間,三名參賽隊員共用一臺電腦,需要在5個小時內使用C/C++ 、Java 和Python中的任意一種計算機語言編寫程序解決10道左右的問題,正確答題數(shù)量最多且總用時最少的隊伍獲得優(yōu)勝。時間短、題量大。另外,一支隊伍3名隊員只有1臺電腦,因此除了扎實的專業(yè)水平,良好的團隊協(xié)作和心理素質同樣是獲勝的關鍵。

北京大學與大賽的緣分始于2000年。從2002年開始,北京大學每年都有代表隊參與比賽。 2005年,北大代表隊首次進入全球總決賽,此后一直未曾缺席,并于2014年和2018年在全球總決賽中獲得金牌(第三名)的好成績。2018年4月15—20日,北京大學還曾成功舉辦了第42屆 ACM-ICPC 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全球總決賽。這是世界各地計算機程序設計者大顯身手的舞臺,也是世界一流大學展現(xiàn)教育成果的最佳窗口。

第42屆ACM-ICPC 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北大代表隊

團隊的主教練羅國杰老師介紹,從2000年開始, 北京大學計算機學院的李文新老師就支持該項比賽。現(xiàn)在,李老師是ICPC在亞洲東大陸區(qū)域的負責人。這體現(xiàn)了北大想要通過這個平臺,和世界各國最優(yōu)秀的選手、最優(yōu)秀的老師持續(xù)交流的愿望。建設更好的溝通切磋平臺,加入更多的北大元素和理念,是一件有深遠意義的事情。

自2021年起,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捐贈支持北京大學開展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ICPC)訓練相關工作。該訓練項目負責人是北京大學計算機學院羅國杰老師,項目執(zhí)行人是北京大學計算機學院奚斌老師。

興趣驅使,同途同歸

三位隊員的求學經(jīng)歷可謂“同途同歸”:他們年齡相仿,都來自浙江省,通過信息學競賽進入國家集訓隊,并保送進入北京大學。中學時代就參加信息競賽的他們,也算是這一領域深耕多年、經(jīng)驗豐富的“老人”了。

從左至右依次為:孔朝哲、周雨揚、潘駿躍

談起走上信息競賽這條不尋常路的緣起,三位選手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了“興趣”二字。

小學時的周雨揚,在編程興趣班中找到了樂趣,父母的支持與培養(yǎng),使他逐漸發(fā)掘出自己在這一領域的天賦,走上了信息競賽的道路。無獨有偶,潘駿躍的經(jīng)歷也是相似的。初中的課余時間,他將寫代碼作為興趣愛好發(fā)展,直到初三時候,才確定投身“信奧”的賽道,將興趣發(fā)展成為專攻的方向。

不經(jīng)意的興趣使然,將三個少年帶入了編程這個宏大而神秘的新世界,為今日的成功埋下了種子。最初的他們并沒有把“編程”“金牌”和“北大”與自我關聯(lián)。而過人的天賦,頑強的意志與刻苦的訓練,使得他們最終站上了這一項目的世界之巔。

參賽師生合影(從左至右): 孔朝哲、潘駿躍、周雨揚及帶隊老師張勤健

三位優(yōu)秀的信競選手,組成了所向披靡的隊伍。彼此相似的成長經(jīng)歷,使他們的團隊協(xié)作變得格外默契。 羅國杰、張勤健兩位帶隊老師對此也表達了肯定:“三名同學的自身素質都很高,也經(jīng)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磨合,決賽奪金是意料之內的事情。”

緊張激烈的決賽賽場上,他們的精彩表現(xiàn)也令帶隊老師贊許不已。在開局如此不順利的情況下,能夠在5個小時內及時調整,并在比賽后期彎道超車,他們的堅持和毅力令人感動。

“應對壓力、化解困難的能力,遠遠比這場比賽更重要。”

三位選手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強大心臟,扛住了賽場上的壓力。每個人都發(fā)揮出了自己的長處,他們相互配合,相互促進,共同邁向勝利和輝煌。

良師為伴,來日方長

在本屆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全球總決賽( ICPC World Finals )中,北京大學代表隊是大陸地區(qū)唯一一支有老師帶隊的隊伍。

帶隊老師和同學們住在一處,一起乘坐大巴前往比賽場地。帶隊老師的陪伴,給參賽同學們帶來了莫大的鼓勵和安慰。“對于比賽策略,我們已經(jīng)很熟悉了。老師更多的是幫助我們調整心態(tài)。在孟加拉國的參賽期間,和老師們的聊天內容并不是和比賽相關。我們最喜歡聊的是吐槽當?shù)氐慕煌顩r。”

帶隊老師表示,此次出征也得到了學院和學校的大力支持。在過去的幾年里,選手們?yōu)閭滟愅度肓舜罅康臅r間和精力,一路過五關斬六將,在大大小小許多場比賽中脫穎而出,組成了今天這支強大的隊伍。 只要同學們有參賽意愿,無論學院還是學校,都會給予大力的支持與配合。

“我們希望能夠給他們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參賽師生合影(從左至右): 孔朝哲、潘駿躍、帶隊老師張勤健及周雨揚

大賽結果塵埃落定,對于這幾位年輕人而言,來日依舊方長。路漫漫其修遠兮,摘得金牌是前行途中的光環(huán)。著眼未來,在專業(yè)領域創(chuàng)造出更大的價值,是他們更宏遠的目標,也是見證他們成長、蛻變的恩師們的殷切期盼。

得知三位選手的獲獎消息后,他們的中學競賽教練也感到無比自豪。比賽前,周雨揚在紹興一中的教練陳合力就對他奪金充滿了信心。如今看他得償所愿,欣喜之余,更期待他繼續(xù)努力學習,為祖國作更多的貢獻。

周雨揚(左一)和教練陳合力(中間)與同學合影

潘駿躍畢業(yè)于杭州第二中學, 他中學時的教練李建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希望他今后“找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無論是哪個領域哪個方向,都努力做到全國甚至世界一流”。

潘駿躍(左一)和教練李建(中間)與同學合影

孔朝哲在溫州中學的教練舒春平也表達了真誠的期待:“希望他按照自己的興趣發(fā)展,學業(yè)上更上一層樓。他從初中開始就很癡迷編程,未來一定要循著自己的初心,腳踏實地地越走越遠。”

孔朝哲(左)和教練舒春平合影

所謂大學者,重在一大字——大學問、大智慧、大思想、大眼界。在燕園這片沃土上,師生攜手,立足未名,扎根博雅,胸懷天下。北大學子用自己的智慧勇攀學術高峰,在國際舞臺上嶄露鋒芒,為學校、為祖國贏得榮耀。

上一條:2022年北大重要新聞回顧 下一條:8位北大人獲頒中國物理學會終身貢獻獎

關閉

版權所有2021?北京大學教育基金會|京ICP備15026609號-1

地址:北京大學鏡春園75號|郵編:100871|電話:86-10-62759066

营山县| 额尔古纳市| 兴安县| 乌鲁木齐县| 美姑县| 于田县| 安康市| 白沙| 抚顺市| 沁源县| 景东| 靖安县| 沂水县| 泽普县| 屯昌县| 姜堰市| 新宾| 和顺县| 普格县| 闽清县| 贺兰县| 呼伦贝尔市| 奉节县| 南阳市| 蚌埠市| 油尖旺区| 普陀区| 辽阳市| 吉首市| 沽源县| 平远县| 威宁| 洪洞县| 梁山县| 德安县| 厦门市| 西宁市| 县级市| 华亭县| 吴桥县| 新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