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外國語學院教授仲躋昆獲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

2018/12/17    信息來源: 北大新聞網(wǎng)   作者:    編輯:

  “你數(shù)吧!用你兩手的十指:第一,我愛的是你,第二,我愛的是你,第三,我愛的是你,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我愛的還是你。”

  這首詩來自敘利亞大詩人尼扎爾·格巴尼,而這首詩的譯者,正是一生致力于教授阿拉伯語、翻譯阿拉伯文學作品、撰寫阿拉伯文學史的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仲躋昆先生。

  2018年11月19日上午,改革開放40周年與語言服務(wù)創(chuàng)新發(fā)展論壇暨2018中國翻譯協(xié)會年會在北京舉行。仲躋昆先生獲得了代表我國翻譯界最高榮譽的“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此前,北京大學的季羨林先生、許淵沖先生都曾獲得過該獎項。

改革開放40周年與語言服務(wù)創(chuàng)新發(fā)展論壇暨2018中國翻譯協(xié)會年會現(xiàn)場

中國翻譯協(xié)會向仲躋昆(左二)等翻譯家頒發(fā)“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

  在2006年,那時是北大阿拉伯語專業(yè)成立60周年,1956年開始在北大學習的仲躋昆先生曾詼諧稱自己和阿拉伯語是金婚。按照這個說法,如今的仲先生已和阿拉伯語步入了鉆石婚的殿堂。

  過往的60多年中,仲先生與阿拉伯語、阿拉伯文學和文化間有著怎樣的故事?

仲躋昆

  仲躋昆先生,1938年生,遼寧大連人,北京大學阿拉伯語系教授、資深翻譯家,曾任中國外國學會阿拉伯文學研究會會長、中國翻譯協(xié)會文學藝術(shù)委員會副主任,現(xiàn)為阿拉伯文學研究會名譽會長。

  仲躋昆先生撰寫的《阿拉伯現(xiàn)代文學史》《阿拉伯文學通史》《阿拉伯古代文學史》等著作,填補了我國在阿拉伯文學史領(lǐng)域的空白,上述研究成果榮獲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獎一、二等獎。仲躋昆先生還翻譯了黎巴嫩、埃及、沙特等國的大量阿拉伯文學名著。2009年,仲躋昆先生獲得中國翻譯協(xié)會頒發(fā)的“資深翻譯家”榮譽證書。

仲躋昆于2009年獲資深翻譯家榮譽證書

  仲躋昆先生曾獲得北京大學、中國阿拉伯友好協(xié)會、埃及高教部等多次表彰。2011年,他獲“阿聯(lián)酋謝赫?扎耶德圖書獎之第五屆年度文化人物獎(2010-2011)”與“沙特兩圣寺之仆人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阿齊茲(國王)國際翻譯獎之榮譽獎”。

2011年于阿布扎比國際書展答記者問

“阿拉伯語和漢語就算是世界上最難的語言了”

  1956年,仲躋昆考入了北大。就此,他與阿拉伯語結(jié)緣,而這門語言是被公認為最難學的語言之一。

  仲躋昆說:“過去我看過一個材料,說原來東歐國家的外交官,如果懂一門外語,工資可以加10%,但是如果懂漢語或阿拉伯語的話,工資就加20%,從這點來看,阿拉伯語和漢語就算是世界上最難的語言了。”

仲躋昆先生在歡迎阿拉伯當代著名詩人阿多尼斯來華訪問會上朗誦其譯詩

  北大阿拉伯語專業(yè)的建立者、著名學者、翻譯家馬堅先生曾對仲躋昆說:“你要說它難,也難;說它不難,也不難。要說它難,俄語有六個格,阿拉伯語只有三個格,這樣一比,阿拉伯語也不過如此。”

  馬堅先生還說,“難能可貴”,只有難,學出來才算有本事。

  于是,仲躋昆抱定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勁頭,專業(yè)成績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在他的觀念中,學習阿拉伯語是為了國家的需要,而他對阿拉伯語越學越有興趣,欲罷不能。

  為了學好阿拉伯語,仲躋昆還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學習方法:認真做好課前的預習,遇到不懂的在課上請教老師或者課下自己查詢資料;多朗讀,多背誦;多看書,由淺入深進行閱讀,并通過大量的閱讀記憶單詞,提高自己的阿拉伯語水平。這些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他以后的學習和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

在開羅大學進修期間(1978-1980),拜訪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埃及作家馬哈福茲

我愿為追求理想而死,

不愿百無聊賴而生。

我希望在自己內(nèi)心深處,

有一種對愛與美如饑似渴的追求。

因為在我看來,

那些飽食終日、無所事事者是最不幸的人,

不啻行尸走肉;

在我聽來,

那些胸懷大志,有理想,

有抱負者的仰天長嘆是那樣悅耳,

勝過管弦演奏。

——摘自仲躋昆譯紀伯倫《淚與笑》

“人類文化的發(fā)展史,實際上就是一部翻譯史。”

  談起翻譯,仲躋昆曾多次在不同場合提到:“人類文化的發(fā)展史,實際上就是一部翻譯史。因為文化發(fā)展的規(guī)律是‘傳承-借鑒-創(chuàng)新’,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借鑒靠什么,當然要靠翻譯。”

與巴勒斯坦前總統(tǒng)阿拉法特

  談到對翻譯阿拉伯文學的理解,仲躋昆說:“在我看來,阿拉伯文學不啻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塊瑰寶,一塊璞玉,我們要想方設(shè)法把這塊璞雕琢成璧,獻給中國人民。這種雕琢過程就是翻譯。”仲躋昆認為一個翻譯應(yīng)當像演員一樣,最好的演員俗稱“千面人”,要演什么像什么。做翻譯,譯詩歌就要像詩歌,譯散文詩就應(yīng)當是散文詩,譯小說、戲劇就應(yīng)當是小說、戲劇。

仲躋昆2010年于巴黎,在第三屆沙特阿卜杜拉國王國際翻譯獎年會上作有關(guān)翻譯的主旨發(fā)言

  在他看來,嚴復先生提出的“信達雅”這一翻譯標準是有其背景的。那時書面語和口語是脫節(jié)的,譯文要修飾成典雅的文言文,才叫“雅”。在他看來,現(xiàn)在的翻譯標準,能真正做到“信”就夠了。所謂“信”就是忠實。如果譯文在內(nèi)容、風格等等各方面都能做到信,即忠實于原文,讓譯文的讀者能有與原文的讀者一樣的理解、體會。做到“信”也自然就實現(xiàn)了“達”,而“雅”則要看原文的風格,它雅你就雅,它俗你就俗。

你若不惜生命去追求榮耀,

那就應(yīng)當把星星當作目標。

因為碌碌無為或建功立業(yè),

到頭來死都是一樣的味道。

活,不能碌碌無為茍活在世,

死,不能窩窩囊囊不為人知。

縱然在地獄也要去追求榮譽,

即使在天堂也不能忍辱受屈!

——穆太奈比(915—965)

選自仲躋昆譯《阿拉伯古代詩選》

  仲躋昆最早發(fā)表的譯文是敘利亞著名女作家烏勒法?伊德麗碧的短篇小說《最親愛的人死了》,那是1961年,發(fā)表于《世界文學》。而仲躋昆正式搞翻譯是在改革開放后,詩歌、散文、小說都譯過。先后發(fā)表有(部分為合譯):《努埃曼短篇小說選》《難中英杰》《沙漠——我的天堂》《淚與笑》《米拉瑪爾公寓》《本來就是女性》《庫杜斯短篇小說選》《阿拉伯古代詩選》《紀伯倫散文詩選》《一千零一夜》等。

仲躋昆于2011年榮獲阿聯(lián)酋謝赫扎耶德國際圖書獎之年度文化人物獎,阿聯(lián)酋副總理謝赫曼蘇爾為其頒獎

  2011年,仲躋昆獲“阿聯(lián)酋謝赫·扎耶德圖書獎之第五屆年度文化人物獎(2010—2011)”與“沙特兩圣寺之仆人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阿齊茲(國王)國際翻譯獎之榮譽獎”,這可以視為阿拉伯世界對他翻譯工作的認可與肯定。

  值得一提的是,《阿拉伯古代詩選》選譯了130多位阿拉伯古代詩人的400多首詩歌,其中有兩首“懸詩”,每首相當于中國的100左右聯(lián)句,都是一韻到底。仲躋昆已譯出了七首“懸詩”,手頭還有不少譯出的阿拉伯古今詩稿有待發(fā)表。

  “《一千零一夜》散韻結(jié)合,情節(jié)跌宕起伏,妙趣橫生,就像中國古典的話本,或是武俠小說、演義之類。照理讀起來應(yīng)是津津有味,令人愛不釋手,但很多譯本達不到這種效果。”仲躋昆出了一個選譯本,表達了他自己對《一千零一夜》的理解。

《一千零一夜》 仲躋昆、劉光敏譯

  仲躋昆翻譯了紀伯倫的作品《淚與笑》。原文本是無韻的散文,仲躋昆盡力把每篇譯成有寬松韻律的散文詩,讀起來更上口,更美一些,其中有些譯文還被選作初中語文的教材。

《淚與笑》 仲躋昆等譯

阿拉伯語教育要“廣種博收”,不要“廣種薄收”

  仲躋昆把自己的治學經(jīng)驗總結(jié)為“從廣博,到精深”:年輕時要伸開兩手抓,要廣、要博、要泛,如金字塔,要鋪好底盤,打好基礎(chǔ);中老年要逐漸收攏,握緊拳頭,要高、要精、要尖、要深、要細。寫論著,要像下圍棋,事先要有周密的布局。

仲躋昆與著名學者季羨林先生

  開始是化整為零,一部專著可分若干小題目;然后化零為整,成書。要由點連成線,由線連成面,由面結(jié)成體。

思維有一片高于客觀世界的領(lǐng)地,

歡樂的云彩也不能攪混它的天際;

而想像的圖景則畫在神的天宇,

映照在心靈的鏡子里,

以便靈魂一旦擺脫塵世它的希望便可以變成現(xiàn)實。

誰不在夢的舞臺上度日,

他就是歲月的奴隸。

——仲躋昆先生譯作《幻想女王》(節(jié)選),選自《淚與笑》

  仲躋昆對阿拉伯語教育的未來發(fā)展寄予厚望:

  “阿拉伯語教學進入高校,最初僅是咱們北大一家,后來相繼有北外、上外等七八家院校設(shè)有阿拉伯語專業(yè)。現(xiàn)在我國已有四五十家高校創(chuàng)設(shè)了阿拉伯語專業(yè)。這當然是可喜的現(xiàn)象。但我們一定要‘廣種博收’,不要‘廣種薄收’。我們北大的阿語系,要依仗北大‘后墻厚實’、專業(yè)系科齊備、名師群集這些有利條件,向高、精、尖發(fā)展。要努力培養(yǎng)出一批專家、學者型的人才。”

  在仲躋昆看來,不想超過自己老師的學生不是好學生,不愿讓學生超過自己的老師不是好老師:“老師要騰出自己的肩膀,讓學生踩著,向上攀登。”

仲躋昆于北京大學,在第二屆中坤國際詩歌獎頒獎典禮上為阿拉伯當代著名詩人阿多尼斯頒獎

  仲躋昆簡歷

  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阿拉伯語系教授、博士生導師,資深翻譯家,中國阿拉伯文學研究會名譽會長,中國作協(xié)會員,阿拉伯作協(xié)名譽會員,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1938年生于遼寧大連市,1961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東語系并留校任教,1978—1980年于開羅大學文學院進修,曾在蘇丹(1972—1974,援外翻譯)、也門(1983—1985,薩那技校任教)各工作兩年,曾訪問阿拉伯多國。曾任北大東語系阿拉伯語教研室主任兼希伯來語教研室主任、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學術(shù)委員會副主任、中阿(拉伯)友協(xié)文化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譯協(xié)文化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外國文學學會理事、阿拉伯文學研究會會長,中東學會理事等。2001年獲正大獎教金,2005年獲埃及高教部表彰獎,2011年獲阿聯(lián)酋“謝赫扎耶德國際圖書獎之年度文化人物獎”、沙特阿拉伯“阿卜杜拉國王國際翻譯獎之榮譽獎”、中阿(拉伯)友協(xié)“中阿友誼貢獻獎”,2012年獲北京大學“老有所為先進個人獎”,2015年獲“北京大學東方學學術(shù)研究貢獻獎”,2018年獲“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

  文字、圖片來源:受訪者、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北京大學校報》、《中東研究》

上一條:國家發(fā)展研究院教授曾毅當選發(fā)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下一條:北京大學3人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shù)進步獎

關(guān)閉

版權(quán)所有2021?北京大學教育基金會|京ICP備15026609號-1

地址:北京大學鏡春園75號|郵編:100871|電話:86-10-62759066

富平县| 昔阳县| 玉环县| 泽库县| 新疆| 白银市| 岑巩县| 康保县| 新丰县| SHOW| 濮阳市| 寿宁县| 桂阳县| 安新县| 吉林市| 卢龙县| 盐山县| 乌兰浩特市| 炉霍县| 北海市| 天台县| 双柏县| 百色市| 台州市| 白朗县| 桂东县| 大关县| 炎陵县| 罗城| 崇阳县| 察哈| 蚌埠市| 永宁县| 西乌珠穆沁旗| 通江县| 鲜城| 如东县| 顺昌县| 宜良县| 武山县| 三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