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行的眼里,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中國科學院地學部院士涂傳詒被公認在太陽風與太陽大氣物理學研究領域作出了創(chuàng)造性的貢獻,是國內(nèi)空間物理學科研究的領軍人物。
盡管在學術界聲名顯赫,但涂傳詒依然選擇四十年如一日,堅持為本科生上好每一堂課。
教書育人是老師天經(jīng)地義的事情,一日為師,教學便是理所當然,涂傳詒說。
“學生到底懂沒懂,是我最關心的事情”
涂傳詒的授課生涯已經(jīng)超過四十年。“該上的課還是要上,直到現(xiàn)在,每周還有三節(jié)課”。
在接受校報記者采訪的當天,涂傳詒還在辦公室與學生一起讀論文、探討科研。
教學和科研對于涂傳詒來說,仿佛已經(jīng)印刻在生命中,成為自覺完成的使命。涂傳詒把教學和科研分得很清楚:“就像金字塔一樣,教學的知識體系是最基礎的,是底座的部分,而科研是上面的,窄而精細。科研搞得好不好,重要的是基礎打得牢不牢。所以,我特別看重給本科生上課。”
涂傳詒剛剛開始教學生涯時,面對的是工農(nóng)兵學員,直到1977年恢復高考,課程才更加正規(guī),也趨于穩(wěn)定。在給本科生授課的40余年中,非常強調本科生課程的系統(tǒng)性。在他看來,和研究生或博士生的課程不同,“本科生教學是要系統(tǒng)地傳授基礎知識給學生”。涂傳詒格外重視給學生講明每一個知識點的概念,要讓學生能當堂接納和消化,是涂傳詒在講課時首要考慮的事情。
涂傳詒的課堂講授總是伴隨三樣東西——教材、講義和黑板粉筆板書。與不少老師更重視PPT的美觀、趣味性與設計感不同,涂傳詒最重視的是把自己理解的知識以啟發(fā)的方式傳授給學生。本科課堂上使用的教材是他編輯的《日地空間物理學》,這本書于1988年第一次出版,被視為“空間物理學中文教材的明珠”。課堂上以板書為主,補充以PPT。在講授過程中,學生可以隨時提問,涂傳詒會就學生提的問題詳細解釋或開展課堂討論。
這樣看似“老套”的教學形式,卻收到了學生們很好的反饋。“涂老師的課堂氣氛總是很活躍,大家發(fā)言互動都很多。”他的學生們這樣告訴記者。

涂傳詒與杭州二中學生合影
“獨立思考和開放討論是值得鼓勵的”
四十年如一日,涂傳詒對課程內(nèi)容已經(jīng)爛熟于心。即使如此,他在每次上課之前依然會認真?zhèn)湔n。
和學生打交道,涂傳詒鼓勵大家要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積極為大家營造平等開放的交流平臺。在地空學院團委為慶祝北京大學建校120周年所舉辦的“前輩分享”活動中,涂傳詒這樣寄語后輩學人:“獨立精神是北大的特點,要相信那些經(jīng)過自己思考甄別后的東西,不要盲目地服從別人的觀點。”

涂傳詒榮獲陳嘉庚獎
盡管已入古稀之年,涂傳詒一直要求自己在思想上做個“與時俱進”的人。他的思想之門永遠是敞開的,在和學生們一起討論的時候,涂傳詒總會和學生碰撞出新的思維火花,他鼓勵學生們勇敢地鍛煉自己的表達能力。“我們現(xiàn)在一些學生,特別是理工科學生,腦子很聰明,但是概念表達不清楚,不愿意發(fā)言,甚至有時候說話都是‘蚊子聲’。我就鼓勵他們要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在我的課堂上,開放的討論是讓人享受的!”
涂傳詒非常重視邏輯性的訓練,他給學研究生推薦了芭芭拉·明托撰寫的《金字塔原理》一書,這是一本講解寫作邏輯和思維邏輯的著作。涂傳詒讓每個學生閱讀書中的章節(jié),并且在組會上分享,目的就是訓練學生清晰地思考、寫作、匯報。何建森就是這樣“邏輯訓練”的受益者,他現(xiàn)在是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物理學院的副院長,也是涂傳詒的學生。他告訴記者:“學會梳理問題,并理清解決問題的思路,然后說服別人,實際上也是說服自己、提升自己的過程,涂老師的訓練對我的學術幫助太大了。”
在何建森心中,涂傳詒是個偶像級的存在。他評價老師是“認真的人里思路最活躍最開闊的”。另一位博士生吳紅紅對涂傳詒的評價也很類似:熱忱、嚴謹、認真和富有責任感。
在學生眼中,這種熱忱不僅體現(xiàn)在科研上,涂傳詒對各類時事熱點都保持著“好奇心”和“責任感”。除了空間物理的相關研究,近年來,涂傳詒還在高校科研經(jīng)費改革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思路和建議,為高校教學科研體制的改革創(chuàng)新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