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30日,由北京大學中國政治學研究中心主持編撰出版的《政治通鑒》新書發(fā)布會暨“通鑒視野下的政治科學”研討會在北京大學舉行。北京大學校長郝平與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社長劉國輝等嘉賓共同為新書揭幕。來自多所高校和科研機構的數(shù)十位專家學者、校內部分職能部門負責人及多家媒體代表出席了會議。發(fā)布會由北京大學中國政治學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何增科教授主持。

郝平與劉國輝等為新書揭幕
北京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于鴻君在致辭中對《政治通鑒》的出版表示了熱烈祝賀。他指出,啟動“政治通鑒”編纂研究工程,出版《政治通鑒》系列論著,標志著政治學研究中心的學術事業(yè)結出碩果,是北大學科建設和學術發(fā)展的一大盛事。學校將一如既往地高度重視北京大學中國政治學研究中心的發(fā)展,支持中心培養(yǎng)更多優(yōu)秀人才、取得更多重大成果,建設成為中國政治學基礎研究的重鎮(zhèn)。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對新冠疫情的討論和抗擊,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憧憬,交織著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自信和期盼。抗擊新冠疫情的中國方案,深刻地說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強大生命力。中國政治學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fā)展機遇和挑戰(zhàn),希望北大中國政治學研究中心以“政治通鑒”工程為牽引,科學研判政治學的發(fā)展趨勢和生長點,會通古今中西,融通學科視野,推動中國政治學在更加開放、更加科學的道路上創(chuàng)新發(fā)展。政治學研究中心要牢記習近平同志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要求,“提倡理論創(chuàng)新和知識創(chuàng)新,鼓勵大膽探索,開展平等、健康、活潑和充分說理的學術爭鳴,活躍學術空氣。要堅持和發(fā)揚學術民主,尊重差異,包容多樣,提倡不同學術觀點、不同風格學派相互切磋、平等討論”,繼續(xù)廣泛團結政治學及相關學科的機構和同仁,充分發(fā)揮平臺作用,引領風氣,凝聚共識,打造中國政治學的“通鑒學派”,構建新型學術共同體,為中國政治學的發(fā)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于鴻君致辭
劉國輝指出,《政治通鑒》的編纂出版是政治學基礎研究的一項重大成果,填補了中國現(xiàn)代政治學工具性基礎文獻的欠缺,也將推動中國政治學的基礎理論研究。大百科全書出版社是以編纂出版大型綜合性和專業(yè)性工具書為主的國家級出版機構,《政治通鑒》是大百科常年堅持高端學術出版的又一代表作。出版社對《政治通鑒》的編輯出版工作高度重視,特別邀請資深出版專家、曾任《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一版政治學卷責任編輯的周五一先生為書稿把關,做到了細致編輯、反復加工與精益求精,力求高度契合學術出版規(guī)范。出版社將在北京大學及各位專家學者的支持下,一如既往地出版好這套書,并通過這套書見證中國政治學“通鑒學派”的形成。

劉國輝致辭
《政治通鑒》主編,北京大學講席教授、政府管理學院院長兼中國政治學研究中心主任俞可平就“政治通鑒”的基本內容、主要特色與編撰動因作了詳細介紹。他指出,“政治通鑒”研究工程致力于解決以下幾個關鍵問題:迄今為止,世界各國的主要政治經(jīng)典和人類創(chuàng)造的基本政治制度究竟有哪些;政治制度與政治文化究竟有什么關系;人類有哪些重要的政治理想,未來人類的理想政治應當是什么。《政治通鑒》是多卷本的系列出版物,每一卷都包括古今中外的政治經(jīng)典、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政治人物、代表性政治理論和重大政治事件五個部分的主體內容。通鑒不同于為君主提供統(tǒng)治鏡鑒的傳統(tǒng)政治文獻,也不同于一般意義的政治學百科全書,在撰寫的過程中,要求作者努力做到敘述和分析相結合、縱向和橫向的比較研究相結合、以及經(jīng)典文獻研究與理論前沿論述相結合。《通鑒》編撰的根本動因,在于填補中國現(xiàn)代政治學工具性基礎文獻的欠缺,推進中國政治學的基礎研究;《通鑒》編撰的直接動因,在于承擔起北大政治學人對于中國政治學科發(fā)展的學術使命與責任,繼承并發(fā)揚北大重視基礎理論研究的傳統(tǒng)與特色,并在研究和編撰的過程中,建構起“政治通鑒學派”的學術共同體。

俞可平發(fā)表主旨演講

合影
新書發(fā)布會后,來自中共中央黨校、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浙江大學、中山大學、吉林大學和華中師范大學的專家學者圍繞“通鑒視野下的政治科學”這一主題進行了深入的研討。
延伸閱讀:《政治通鑒》新書介紹
“政治通鑒”是一項大型的政治學基礎研究工程,被列入北京大學“雙一流”專項資助計劃及北京大學哲學社會科學“十四五”規(guī)劃。本次發(fā)布會呈現(xiàn)的《政治通鑒》第一卷,就是“政治通鑒”研究工程的階段性成果。《政治通鑒》初步以多卷本系列出版物的形式呈現(xiàn),每一卷都包括古今中外的政治經(jīng)典、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政治人物、代表性政治理論和重大政治事件五個部分的主體內容。
共有十位專家學者參與了第一卷的撰寫工作。《政治通鑒》第一卷包括五個部分:(一)古今中外的重要政治學經(jīng)典;(二)改變政治歷史進程的重大政治事件;(三)影響各國政治發(fā)展的重要政治人物;(四)對人類政治生活具有廣泛影響的政治思潮;(五)人類有史以來的基本政治制度。《政治通鑒》第一卷包含以下條目:(一)政治學名著:《理想國》、《政治學》;(二)政治事件: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英國革命;(三)政治人物:隋文帝、華盛頓;(四)政治思潮:世界主義、民粹主義;(五)政治制度:共和、法治。